2023年5月,全國衛生健康藥政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,國家衛健委明確基藥、兒科藥、短缺藥是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。同時,據知情人士透露,新版基藥目錄已進入沖刺階段,有望在今年7月左右出爐,預計品種數有望調整至900-1000個。(注:具體進展、發布問題以官方信息為準)
我國歷次基藥目錄品種情況
結合近年來多項政策分析,新版基藥目錄將進一步完善和優化,提高基本藥物的供應質量和效率。也整理了基藥目錄調整的7大重點方向,供大家參考:
①基藥目錄或采用通用名稱,常規劑型及常用規格均準予納入(以前部分常規劑型或規格不屬于基藥的可能將增補納入基藥,特殊劑型或規格除外);
②部分臨床需要、療效確切的新晉國談藥可能予以準入;
③少部分療效確切,但未在醫保目錄的藥品可能予以準入;
④根據頂層設計,國家大力支持發展中醫藥,中成藥準入占比或接近40%;
⑤新增兒童基藥目錄,兒科藥準入比例預計在12%左右;
⑥國民“眼健康”備受關注,眼科藥納入品種數有望大增;
⑦地方增補品種僅發生在極少數的少數民族地區,且數量不多。
中成藥占比有望大增,兒科藥、眼科藥或將加速準入
基本藥物與醫保藥物既有共性,也存在差異。兩者在安全有效、成本效益比方面無明顯差別,但基本藥物在“防治必需、保障供應、優先使用”方面屬性更強。隨著醫改持續深入,未來兩個目錄的協調與街接將成為“三醫聯動”的重要關注點。因此,目前已納入醫保的非基藥,更大概率在新版基藥目錄中優先納入。
部分已進入醫保目錄但不在基藥目錄的藥品
針對此次基藥目錄調整,業內普遍認為,中成藥準入比重會明顯加大。
2023年3月,國家衛健委在《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996號建議的答復》中指出,進一步提高基藥目錄中成藥占比,體現“中西醫并重”。對于中成藥的遴選,充分尊重中醫藥特點,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單獨組織中醫藥專家進行充分論證和評審。調整后中西藥的構成比例與2012版基藥目錄保持一致。
可見,強調中西藥并重,中成藥占比有望繼續提升。預計新版基藥目錄品種數有望調整至900-1000個,中成藥增至300-400個,進入中成藥傳承創新發展新時代。
對大型醫療機構來說,一般用藥需求約1500個;而對一般基層醫療機構而言,不同地方的用藥差異較大,越到基層終端,醫生開藥、患者用藥的差異便越大,因此,基藥目錄的對接能否順利落地到各省市,這是相關企業需狠下功夫的。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進入基藥目錄的品種也會優先被納入醫保目錄,“雙目錄”的驅動下,產品市場或將進一步放量,該加速準入亦或駐步觀望,其中的利弊得失便需企業自身去衡量了。